“我想創業,但是沒項目,怎么辦?”一場面對創業青年的答疑解惑會上,剛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畢業生趙偉鼓足勇氣,向臺上的創業導師張偉民提問。沒想到,這個連“入門級”都夠不上的初級問題,不但得到“大咖”的回應,還成了趙偉創業歷程的起點。
如今,趙偉創立的設計公司已初具規模、平穩運行。始終為趙偉創業提供“一對一”跟蹤輔導的,正是陜西省青年創業導師協會創立者之一、協會現任秘書長張偉民。
作為我國家登記注冊、全行業覆蓋的公益創業導師協會,2015年12月19日,在團陜西省委支持、指導下,陜西省青年創業導師協會宣告成立。1年多來,200多位來自各行業的創業導師直接服務于“草根創業者”和“小小微企業”,為他們展開“四免費”服務,即免費咨詢、免費培訓、免費輔導和免費推薦服務。
目前,協會已逐步發展成了為創業青年提供“陽光”和“雨露”的專業化公益輔導平臺。
為“草根青年”和“小小微企業”打造創業生態
早在協會創立之前,一大批像張偉民這樣的創業導師已作為中堅力量,活躍在服務青年“雙創”的各個領域。這些公益志愿者,都是在業界既有建樹又有影響力的專家、企業家,以及屢經市場磨礪的創業實踐者。
每逢節假日,他們會擔任主講、應約指導,為青年創業者提供輔導,上百位導師先后參加200多場創新創業輔導活動,提供公益輔導與咨詢1萬多個小時。不僅如此,在他們的推動下,一年一屆的陜西省青年創業大賽也得以順利開展。
開賽5年來,協會發起者和導師團隊全程參與歷屆大賽的設計、推廣、海選、評審、輔導、決賽各個環節,先后為1萬多名創業青年、3000余個創業項目進行評審,導師們的公益足跡遍布全省十多個地市、上百所高校、上千個社區,為眾多項目帶去長期的跟蹤和幫扶。
據介紹,之前的導師群體,雖然發揮出很大作用,卻是松散的,缺乏組織性和專業化。面對日益旺盛的“雙創”需求,陜西省青年創業導師協會誕生了。
協會辦公室外墻上的巨幅Logo引人注目。Logo圖案中,書本代表著“經驗與知識的傳遞”;三重大腦與小腦的相互疊加,象征著“通過對眾多有經驗、有智慧、有學習力的大腦進行資源整合,從而為正在創業的眾多小腦提供咨詢輔導服務”。張偉民說,綠色的基調寓意“對創業生態的打造”。
“草根青年”和“小小微企業”是協會服務的對象。“我們更愿意看到1000個自食其力的小企業,強于一個大企業的巨木獨大。”張偉民告訴記者,只有樹木成林,才能形成創業的生態環境,催生更多的新生力量。
導師“坐診”,為創業青年提供“私人定制”
在協會公益導師、陜西省“十佳”創業導師穆懷宇看來,導師的作用首先是“陪伴者”。
穆懷宇在德國留學時,當地完備的導師體制給了他很大幫助。“人生成長的不同階段、不同歷程,都會有不同的導師陪伴成長。”這些導師具備一定知識、作出一定貢獻,有豐富的人生閱歷,通過聊天,導師提供給年輕人不同角度、不同視野的思考和資源。
“但在國內,這樣的導師機制還比較缺乏。”穆懷宇說,創業路途不平坦,創業者也往往承受較大壓力,這時就需要一位導師陪伴他一起“仰望星空,去看未來”,同時還能引導他踏實走好腳下的每一步。
協會的導師來自各行各業,歷經商海激蕩,每一位都能從自己的創業成敗中列出一系列的“負資產清單”,這些清單將給予“創客”們實際的指導,幫助他們節約時間成本、提高工作效率。
協會的登記注冊,正是這樣一種趨向“制度化”的探索。協會的入選導師,必須具備“三公”,缺一不可:有幫助年輕人創業的“公益愿望”、有固定為創業者們輔導的“公益時間”,以及在所屬行業內有所作為的“公益能力”。目前,協會導師人數已從初的28人壯大到目前的近300人,初步建立起資源豐厚的創業智庫。
協會注冊成立后,公益導師們愈發忙碌,他們又多了一項任務:每個月固定抽出一天時間,到協會“坐診”。每天,協會都會通過微博、微信、網站等渠道,預告次日坐診的導師行業領域等基本信息,方便創業青年登門“問診”。
面對不同類型的“創客”,不同的導師實行“私人定制”,“點對點”攻克,降低了創業投融資的壁壘和交易成本,并為創業者提供更多層次的幫扶。
不僅如此,協會下設的三大委員會各司其職,高效運轉:
“導師委員會”負責導師的吸納、遴選和評審,同時承擔導師的聯絡、公益活動安排、公益時間考核任務;“學習委員會”為創業者提供培訓和訓練,同時涉及導師隊伍的學習和提升;“項目委員會”選拔項目推薦給風險投資機構,或為其安排“一對一”簽約導師,進行“滴灌式”幫扶。
幫助青年的同時,導師協會也在經歷“創業”
創業青年李嘉華是協會的???。在霧霾剛剛進入公眾視野時,曾在多個行業小試牛刀的他認定了“下一場大風就要到來”,轉而進入新風系統銷售領域。用他自己的話說,“希望自己是風暴來時,能在風口上飛起來的那頭豬”。
但現實并不如愿。“是不是風不夠大,我還沒有等到合適的機會?還是我這個豬太重了、太笨了,飛不起來?”李嘉華陷入困惑,直到在導師協會找到三花良治有限公司董事長、洗之朗品牌創始人馬悅。
在馬悅指導下,李嘉華顛覆了原來所從事的傳統品牌代銷方式,摸索出獨有的“空氣凈化方案提供商”商業模式,并創立起自己的品牌——“空凈小二”。一次次的請教、切磋中,“先立志,再做事”是馬悅傳授給他的大財富,而導師協會也正是這樣一個“有情懷的集合體”。
“通過努力幫到更多的創業者,我們的獲得感就會更強。”穆懷宇說。馬悅則將“凝聚、塑造和傳承”總結為協會的使命——把具有相同特質的人凝聚在一起,塑造出組織獨有的價值觀,并將這種社會價值傳承下去。“凝聚公益力量、助飛創業夢想”的特質,已成為這個公益組織的共識。
2012年,銅川創業者王衛平動用所有積蓄,在家鄉的山林中開始了“藏香豬”的養殖。但由于“水土不服”,1年下來,從西藏引進的270頭種豬先后夭折,只剩下30多頭。王衛平沒有放棄,在大家幫助下,靠著適應了環境的30多頭種豬,硬是讓“藏香豬”養殖走上了軌道。
天有不測風云,人有旦夕禍福,王衛平的妻子患了癌癥。為給妻子治病,他花光積蓄,“藏香豬”的銷售也被耽擱。協會發動導師向王衛平伸出援手,不但自己購買,還向更多人推薦他的“藏香豬”,有導師還在公司的微信公眾號開設專門商城,幫王衛平售賣“藏香豬”。
尚在創業初期的李嘉華也認籌了兩頭“藏香豬”。“在不損失自己利益的情況下,是舉手之勞的事卻不幫助別人,是不道德的。”一位導師的話曾給李嘉華很大觸動,而他現在也已成為導師協會的一員——“協會對我的幫扶是無私的,這樣的公益理念已在協會傳承”。
在幫助青年創業的同時,導師協會自身也在經歷一個創業的過程。張偉民表示,協會成員來自五湖四海,大都事務繁忙,協會目前仍面臨“堅持”和“時間”兩大瓶頸。如何更加規范、完善,未來怎樣發展,也還是一個不斷摸索、磨合的過程。
目前,協會先后與近10家機構和高校及地市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。“3年內,我們將全面建成全行業覆蓋的千人創業導師公益智庫。”團陜西省委書記段小龍表示,團省委將繼續按照“立足創業、創新提升、創優引領”的思路,爭取政府支持,打造政策平臺,跨界整合團外平臺資源,通過“服務——凝聚——引領”這一逐步遞進式的載體搭建和保障措施,充分發揮團組織在青年雙創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,努力為創業青年提供有利條件,創造良好環境。
本報西安4月18日電